#001【平安不思議】上班嗎? 先穿上這 10 斤衣服吧 ! ◆ 日常篇:袿 ◆
前言:
談到平安時代貴族女性的服裝,相信大家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的,就是層層堆疊,充滿厚重感又多彩絢麗的印象吧! 如此同時兼具華麗與優美的貴族服飾,正是平安宮廷美學 —「雅」的體現。以現代眼光來看,也是「日本傳統美」的代表形象之一。 土佐光起- 源氏物語画帖 若紫
平安時代(794年~1185年)是宮廷文化開花的時代。當政治中心從奈良轉到京都後,權利也由佛教勢力轉由貴族掌握。這些注重教養的貴族們也因而催生出以「雅」為精神的宮廷文化。
其中服飾代表的不只是保暖蔽體,而是顯示身分地位和教養的重要象徵。
是誰、在什麼場合、該穿甚麼,怎麼穿都有詳細的規定。特別是中宮女御(皇后側妃)、上臈(貴人的側近)這些高位之人,舉手投足都是格調的表現。
這篇文章是關於平安時代貴族女性的服裝特徵種類、穿著場合的介紹,希望能與大家一同探索那段以「雅」為核心的宮廷美學,感受平安貴族生活中的優美與風流。
本土化的開端
奈良時代到平安前期,是日本歷史上高度隋唐化的階段。大規模地吸收中國隋唐朝的政治制度、文化藝術和生活習俗,並加以本土化,形成了一個深受中國影響的社會。
然而,隨著唐朝的衰退與日本社會結構的轉變,平安時代中期(紫式部時期)日本逐漸脫離對隋唐風文化的依賴,發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體系,這種文化自立現象即為「國風化」。
國風化標誌著日本文化走向獨立與成熟,從語言、文學、藝術到宗教信仰,逐步形成了具有濃厚本土色彩的日本文化樣貌。
(左)飛鳥時代派遣遣隨使、遣唐使到中國學習文化,直到平安前期才結束。 (右)平安初期女官朝服
來源:風俗博物館 日本服飾史
大阪歴史博物館常設展—
復原奈良時代的平城京大極殿,威儀命婦的禮服姿。女官穿著高腰拖地的長裙 、衣、 背子(半臂)、紕帯、領巾…,和隋朝相似度非常高。
來源:wikiwand
參考資料:
#tetsudaブログ「どっぷり!奈良漬」(県立万葉文化館-甦る万葉衣装展)
#山彦耀Ⅱのブログ(大阪歴史博物館「難波宮大極殿」)
#和楽-天平美人が現代によみがえった!服・髪・メイクなど奈良時代の美の秘訣大解剖
#KYOTO-TRIP.JP—時代祭を彩る女性たち
#NHK 日劇:『大仏開眼』

「袿」,日本化後的獨特樣式
日本雖然長期受到隋唐文化的影響, 在國風盛行的平安時代卻創造了和以往大相逕庭的穿搭思考,催生出平安貴族女裝的基礎—「袿(うちき)」。
一種披在身上,層層堆疊的拖地長衣。 源流從何而來不得而知,只能推測可能受到了唐朝襦和衫等樣式影響。原本奈良時代的拖地長裙也改成袴(はかま), 構成了我們在源氏物語繪卷中所看到那絢麗多彩的女性裝束。
以「袿」為核心的穿搭
什麼是「袿」?「袿」是平安貴族女性們在宮內起居所穿的日常服,也是構成貴族女裝的基本要素。
最大的特徵,就是不斷疊加的洋蔥式穿法。層層堆疊創造出來的色彩美,就是穿搭的最大重點。
而且它只是披在身上沒有繫繩可固定,如果肩膀窄又隨便亂動,可是會滑下來的。
件數越多越顯正式,材質越好越顯地位。想像一下你是貴族名媛,穿著打扮自然不能隨便。
有輕便版「小袿」&正式版「袿」&貴人穿的「五衣小袿」三種。
「小袿」身丈(全長)較短,需要大量走動時活動方便。「袿」較長,給人威嚴和正式的感覺,分類上屬於略禮裝。布料是雙層,有裏有外,跟現代和服「袷」一樣。裏外顏色可以同色或異色。另外還有只有貴人(高貴之人/上級貴族)才能穿的「五衣小袿」。 若不考慮材質織法、顏色和紋樣的話,正式程度是小袿 < 袿 < 五衣小袿。
參考資料 :
#婦人画報—「袿」隨季節搭配不同顏色,也是爭奇鬥艷的重點部分
#表裏同色&異色的袿:風俗博物館日本服飾史—五衣と単

左→右:清少納言(3件袿+長袴) まひろ(小袿+切袴) 藤原道長(直衣+指貫袴) 源 倫子(2件袿+長袴)
(一)小袿
袿的簡略版。長度大約和身高一樣。居家+外出上班兩用服。主打舒適輕便,但又不失教養。在自己房間時可以穿著最輕便的小袖亂跑,但客人來的話至少得披上小袿表示尊重。到宮中上班時,如果是日常行政不需服侍貴人,也可以穿著小袿&袴就好。小袿長度比袿短。近代則出現縫有「中陪」這種假兩件效果的小袿,格式較高,身丈也比平安時代更長,幾乎到表著的長度。帶有職紋樣二陪織物的小袿,則是地位非常高的人才能穿的喔~
表著:
袿的一種。披在外層,最華麗,也最小件。
小袿:
袿的簡略版,比表著還小件。
攝於台北日台交流協会
參考資料:
#菊理—「みやびを気軽に楽しもう!」シリーズ③そもそも「装束ってどうやって買ったらいいの?」ギモンを解決!/小袿、透かし織り単衣
#菊理—『光る君へ 宇治大河ドラマ展』に見る「平安時代の服装と遊び」を解説|平安服飾・文化の解説
#文化遺產オンライン—明治時代 紅地菱繋牡丹尾長鶏模様小袿 二陪織物167cm
#文化遺產オンライン—大正時代 妃小袿(小袿具) [小袿]180、 [表着] 183、[五衣] 189.、[単]身丈188.
(二)袿
袿的身丈大於身高,因此會拖著長長的裙襬走路。 整潔莊重,又沒有到隆重的地步。穿上它可得有淑女的樣子了,是貴族們宮中的平日穿著。
上述兩張圖片是最簡單的日常服形態「袿袴姿」。
「小袖」之外,披上「單」, 再加上一件「袿」。
夏裝束的布料會使用「紗、羅」 之類的輕薄布料(薄物),秋冬天(規定是10月到3月)則是「綾、唐織」這類厚實的布料。
宮內稍具地位的女性,會穿著小袖和袴,披上單衣和好幾件袿。袿披越多件越顯得貴氣,有時這也是顯示財力地位的一種暗示和角力。
如果遇到更正式的場合,就會在數件袿上面再披上一件小袿,有時甚至再穿上裳,成為12單的略式。 這裡說的小袿,就是前面提到的二陪織物小袿。
另外男性有時也會在狩衣或直衣之下穿「袿」。
※單(ひとえ):布料只有單層,就像現代和服單(ひとえ)一樣,和雙層的袿比較起來相對輕便透氣。
重袿,是重疊好幾件袿的意思。尚未規定穿衣件數前,一般穿2~7件左右。顏色注重協調,配合場合或自然季節,可以是漸層可以是對比。後期逐漸以五件袿為標準,稱為五衣。攝於台北日台交流協会
NHK大河劇『光る君へ』第3話
還未入宮成為女房的まひろ(中間左,後來的紫式部)穿著麻布材質的小袿,在穿著二陪織物袿的貴人們包圍下顯得格格不入。
但穿搭嘛,總不會一直是死板的。因應環境或場合,也可能出現應地制宜的變化。
例如這是夏天酷暑時,宮廷女房用輕薄的單衣來取代厚重的袿 ➧「結院政時代の単重ねの公家女房」 (外部連結風俗博物館)
參考資料:
#『光る君へ』キャスト・出演者・登場人物一覧【2024年NHK大河ドラマ】
#大正時代・袿 紫紗地尾長鳥丸菊折枝模様縫取織・身丈169.8
#昭和時代・袿 蘇芳地朽木牡丹模様縫取織・ 身丈171.5
(三)五衣小袿(也稱小袿姿,限身分)
上述說到,身份高貴的女性在數層袿上面再披上一件小袿,甚至再穿上裳的方式,明確地說,是穿上小袖、長袴後,披上單衣,披上五件袿,再披上小袿,整體感覺就像五衣穿了表著一樣有亮點。這種穿法比只穿袿更加正式,很像五衣唐衣裳(俗稱12單)的簡略版。能穿這套衣服的人,基本上是只需動口不用動手,如中宮等上級貴族才能穿的。
參考資料:
#京都府ホームページ—(鴨川サインのデザイン(案)における装束の考え方の検討)
#ダ・ヴィンチ—(大河ドラマ「光る君へ」で平安時代の暮らしが気になった人必見! 装束・調度品・建物を豊富な写真で再現『あたらしい平安文化の教科書』)
#五衣小袿+裳:「ふでの蹟」雑記帳—【娘と】殿の上は裳の上に小袿をぞ着たまへる【京都・嵐山】
※附註:大袿—
『御禄の物、主上の命婦取りて賜ふ。白き大袿に御衣一領、例のことなり。』
源氏物語桐壺篇中出現過「大袿」一詞。意思是特別大件的袿。在特別場合進行封賞或贈物時會賜與大袿,有點像是獎盃獎牌的概念。通常不會拿來穿,真的要穿的話得另外修改成自己合身的尺寸。
常服「袿」的整理
「小袿」
- 較短。近代演變得比較長。
- 以好活動為優先,屬於輕便的服裝。
- 格式較低、但有中陪的小袿格式較高。
「袿」
- 拖著長長的裙擺
- 略礼裝,較有端莊和威嚴感。
「五衣小袿」
- 上級貴族穿的高格式服裝。
- 疊穿五件袿,再披上小袿。
- 後來也簡稱小袿姿。
- 十二單的略式,用在更正式的場合。